其他版本:
闽台对渡歌
赖昌熙《梦中的额吉》合唱谱
中国广播合唱团《故乡的亲人》无伴奏混声合唱谱简谱
北京金帆少年合唱团《瑶山夜歌》二声部合唱曲谱
合唱练声曲《多来米法嗦拉西》简谱
《红旗永远扛在肩》合唱简谱
赵玉枢《振兴中华》简谱
《歌唱民族大团结》简谱
林童/范汝义《滇池圆舞曲》简谱
《祖国插上金翅膀》简谱
《撒尼的春天在哪里》简谱
《祖国永远是春天》简谱
《送别》合唱视频
《送别》合唱简介
这是我国最早的学堂乐歌之一,早期的学堂乐歌很多是采用欧美或日本流行的简短歌曲填词而成。《送别》就是其中之一。原曲作者是美国作曲家奥德威(J.S.Ordway),本世纪初由李叔同填词而成,原曲调是这样的:
李叔同在填词时改动了个别旋律音程,并简化了每句句尾的切分节奏,使之更为简朴,极易上口,因此很快就在青少年中流传。原为简单的带再现的二部曲式:
改编成合唱时为了使音乐更具有层次感,将第二段做了反复。当再一次演唱时就去掉这种反复。钢琴的前奏实际上是第一段音乐的完整提示,成为这样的结构:
这样使得歌曲在统一中带有了一些对比,更具有层次感,听起来也就更为丰富。音乐的性格要求朴实、深情。
演唱时要注意:
1.9—16小节的领唱声音要求圆润、甜美、深情,不能太强。
2.17-24小节的合唱要轻轻地进入,方能将领唱的感情延续下去。4人的句尾助唱要很轻,好像藏在合唱里面一般。第21、22小节合唱背景以哼唱形式出现时,尤其要注意内声部下辅助音半音进行的表现力,表现了无限惆帐之感。
3.25—32小节合唱的音响层次应比前面稍为加强,应体现出情感上的再次推动,同时要注意助唱声部需要有些起伏,表现一种依恋之情。
4.33~40小节的特点是中、低声部演唱和声式的主凋织体,而高声部则以背景词“呜”演唱自由模仿声部及句尾补充,使感情得到深化。
5.41-49小节合唱则完全不唱歌词,以逐句渐弱的力度处理,体现出此时已是余言难尽的境界,使离别的依惜之情尽在无言中。
《送别》作者简介
李叔同(1880—1942) 名岸,号叔同,浙江平湖人。音乐、美术教育家及话剧家。多才多艺,诗词书画无所不能。是我国学堂乐歌主要代表人物之一。 1918年皈依佛门,法名演音,号弘一。1942年圆寂于福建泉州开元寺。《梦》、《悲秋》、《月》、《忆儿时》、《送别》均为其代表作。
《送别》合唱歌词
长亭外,古道边,芳草碧连天
晚风拂柳笛声残,夕阳山外山
天之涯,地之角,知交半零落
人生难得是欢聚,唯有别离多
长亭外,古道边,芳草碧连天
问君此去几时还,来时莫徘徊
天之涯,地之角,知交半零落
一壶浊洒尽余欢,今宵别梦寒
《送别》合唱简介
这是我国最早的学堂乐歌之一,早期的学堂乐歌很多是采用欧美或日本流行的简短歌曲填词而成。《送别》就是其中之一。原曲作者是美国作曲家奥德威(J.S.Ordway),本世纪初由李叔同填词而成,原曲调是这样的:



演唱时要注意:
1.9—16小节的领唱声音要求圆润、甜美、深情,不能太强。
2.17-24小节的合唱要轻轻地进入,方能将领唱的感情延续下去。4人的句尾助唱要很轻,好像藏在合唱里面一般。第21、22小节合唱背景以哼唱形式出现时,尤其要注意内声部下辅助音半音进行的表现力,表现了无限惆帐之感。
3.25—32小节合唱的音响层次应比前面稍为加强,应体现出情感上的再次推动,同时要注意助唱声部需要有些起伏,表现一种依恋之情。
4.33~40小节的特点是中、低声部演唱和声式的主凋织体,而高声部则以背景词“呜”演唱自由模仿声部及句尾补充,使感情得到深化。
5.41-49小节合唱则完全不唱歌词,以逐句渐弱的力度处理,体现出此时已是余言难尽的境界,使离别的依惜之情尽在无言中。
《送别》作者简介
李叔同(1880—1942) 名岸,号叔同,浙江平湖人。音乐、美术教育家及话剧家。多才多艺,诗词书画无所不能。是我国学堂乐歌主要代表人物之一。 1918年皈依佛门,法名演音,号弘一。1942年圆寂于福建泉州开元寺。《梦》、《悲秋》、《月》、《忆儿时》、《送别》均为其代表作。
《送别》合唱歌词
长亭外,古道边,芳草碧连天
晚风拂柳笛声残,夕阳山外山
天之涯,地之角,知交半零落
人生难得是欢聚,唯有别离多
长亭外,古道边,芳草碧连天
问君此去几时还,来时莫徘徊
天之涯,地之角,知交半零落
一壶浊洒尽余欢,今宵别梦寒
点击展开或收缩
相关热词:
相关内容
搜索推荐
推荐合唱专题
《校园合唱歌曲推荐大全》
类别:合唱谱
《合唱歌曲大全》
类别:合唱谱
杨鸿年童声合唱谱大全
类别:合唱谱
吴灵芬合唱指挥视频教程
类别:合唱指挥视频教程
杨鸿年童声合唱训练学
类别:合唱指挥基础教程